全面把握形势 全面振兴本科教育 全面发挥教指委作用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吴岩
(2018年11月1日)
教育部高等公司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是人才培养的最权威、最高级别专家组织。半个多世纪以来,教指委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了非常关键的研究、咨询、指导和推动改革等方面作用。回顾历史,1961年2月,根据中央书记处的指示精神,成立高等公司及中等专业公司教材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各专业、各课程教材编审委员会,负责制定相应专业、课程的教材建设规划,编审、评介有关教材。苏步青、王竹溪、唐敖庆、张维、程守洙、彭泽民等一批著名教授担任了有关委员会的主任委员。改革开放后,恢复设置教材编审委员会,着力解决相关专业教材短缺的问题。1990年,全国高等理科教育工作会议在兰州召开后,原国家教委决定将教材编审委员会改建为教学指导委员会,并于12月下发《关于高等公司理科教材编审委员会改建为高等公司理科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有关事项的通知》(教高〔1990〕026号)。至今,教指委已历经多届,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同阶段,都凝聚了教指委的智慧和贡献。当选为教指委委员,是对各位专家学识能力的高度认可,是一份沉甸甸的荣誉、一块金字招牌,更是一种“接过历史接力棒”的责任,必须担负起培养造就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源源不断青春力量的时代使命。当然更是挑战,如何答好这个卷,对各位委员是大考。
今天,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公司教学指导委员会正式成立。新一届教指委有三个特点:一是规模最大,共5550人,涵盖各省市区(含港澳);二是覆盖最全,共有151个教指委,包括111个教指委(2个综合类、109个专业类或课程类)和40个分教指委;三是水平高,有国家教学名师124人、院士103人、长江学者308人等。教指委集中了高等教育方方面面最权威的专家,有真才实学、真知灼见,是大专家、真专家、好专家,是高等教育的精英团。
一、全面深刻精准把握高教形势
从教育自身发展看,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2017年,全国各类高校2631所,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3779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5.7%,正在快速迈向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扑面而来,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正在形成历史性交汇,国家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对人才的迫切需求前所未有。教育内在发展的大逻辑和国家发展的大逻辑都对高等教育变革创新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从国内形势看,党中央于9月10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是一次具有历史性、里程碑、划时代意义的大会。会议进一步明确了“三个重要节点”:一是到2022年,是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关键期;二是到2035年,是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教育强国、进入世界第一方阵前列的决胜期;三是到本世纪中叶,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达成期。这是中国教育的“新三步走”战略。可以说,高等教育是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基础战略平台,是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战略引领力量。
学深悟透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是各位教指委委员的第一门功课,是做好教指委各项工作的先决条件。教指委的各位专家要读好、修好、上好这门基础课、专业课、核心课。概括来讲,全国教育大会精神重点体现在“六个新”:一是新判断。总书记在会上提出“两个事关”“三个决定”“两个大计”“九个坚持”,即教育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教育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接班人、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长治久安、影响甚至决定着民族复兴与国家崛起;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要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把教育队伍作为基础工作。二是新表述。主要体现在,把“劳”纳入全面发展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丰富了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的内涵;把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作为教育的总体要求;明确了新时代学生基本素质和精神状态,提出了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情怀、品德修养、知识见识、奋斗精神、综合素质等“六个下功夫”。三是新要求。对教育提出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新要求,对教师提出了“大胸怀、大境界、大格局”的新要求;对书记校长提出了“视办好公司为天大事业的使命感”的新要求。四是新举措。着眼于我国教育改革点多面广线长的特点,提出要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激发公司教育事业的生机活力、提升教育服务社会发展的能力、提高我国教育的世界影响力等。五是新加强。教育工作专业性强、规律性强,教育部门的干部要加强钻研教育,认真学习教育基本理论,努力成为教育管理的行家里手。总书记还强调思想政治工作绝不能单纯一条线,不能跟专业教育搞成两张皮,要加强嵌入式、融入式、渗透式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跟专业教育紧密联系起来。六是新应对。要直面“公平而有质量教育”的双重压力,“培养亿万有素质的普通劳动者、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双重任务,树立“投资教育就是投资未来,重视教育就是重视国家的创造力”的理念。高校要担当起人才培养的摇篮、科技创新的重镇、人文精神的高地,成为推动国家创新发展的引领力量。
从国际形势看,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显示,一流大学普遍将本科教育放在公司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将培养一流本科生作为公司发展的坚定目标和不懈追求。越是顶尖的大学,越是重视本科教育,本科教育被这些大学视为保持卓越的看家本领和成就核心竞争力的制胜法宝。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大学把人才培养的本质职能进一步强化和凸显,“回归本科教育”已经成为国际高等教育的共识和趋势。
美国从上个世纪末就开始讲“回归本科教育、重塑本科教育”。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会发布了《重塑本科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蓝图》(1998)和《重塑本科教育:博耶报告三年回顾》(2001)。两份报告引起了美国研究型大学对本科教育的强烈关注,对本科教育改革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英国已经从国家战略层面“回归”教学,英国高教界掀起了新一轮围绕教学质量的重大改革。2016年5月,英国教育部发布了名为“知识经济体的成功——教学卓越、社会流动及学生选择”的《英国高等教育白皮书》。《白皮书》专门提出教学卓越框架,高度重视卓越教学,重点强调四件事:一是从2016-2017学年起实施教学卓越框架,围绕以学生为核心来提升教学质量;二是建立教学与研究具有平等地位的文化;三是根据学生的退学率、学生满意度和毕业生就业率等指标对高校进行“金银铜”排名(如果不在榜上就不能涨学费);四是强调专业教学,高校专业(Program)教学应激发所有学生的全部潜能,促进毕业生就业,尤其是在高技术产业领域就业。
哈佛、斯坦福、MIT等超一流大学纷纷回归本科教育,启动本科教学改革。斯坦福大学发布了《斯坦福大学本科教育报告》《斯坦福大学2025计划》等,约翰·亨尼斯校长在本科教育报告中说:斯坦福大学是一所伟大的教学与研究型大学,要像对待科研一样重视与支持教学,这不仅可能,而且很重要!以前关于本科教育的讨论都陷入了“把教育改革局限于如何重新安排船上的座椅,而不是对轮船的航向进行深思熟虑的讨论”的误区,新一轮本科教育改革的关注点不应仅仅指向大学应该教什么,也要关注大学应该怎么教;也要关注学生应该怎么学、学得怎么样。MIT发布了《麻省理工亚搏网页版登录教育的未来》(2014)、《高等教育改革的催化剂》(2016),拉斐尔·莱夫校长强调:高等教育到达了一个转折点,我们必须要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单个的变革主体是不够的,必须让全体教师、大学的高级管理层、学科和专业负责人、科研团队都参与进来。要让学生学会反思、讨论(与同伴和专家)、跨学科思维、自学和掌握学习。哈佛大学本科生院院长哈瑞·刘易斯写的《失去灵魂的卓越》一书,深刻反思哈佛大学一度忽视了本科教育,是失去了灵魂的卓越。
经合组织(OECD)近年推出的AHELO项目(高等教育学习成果评估项目),将人才培养作为教育质量评价的核心内容,对本科生在毕业时掌握的学习成果(“学到了什么”和“能做什么”)进行评价,从而为高校改进教学提供服务,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国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质量评估的新理念、新标准、新技术。华盛顿协议(Washington Accord)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核心理念,开展国际实质等效(Substantial equivalence)专业认证,推动工程教育改革。欧盟的Tuning项目强调调整和优化教学过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联盟(INQAAHE)、亚太地区教育质量保障组织(APQN)等也将质量作为核心,致力于推动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改进等。
重视质量、重视人才培养已经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的共识和趋势。我们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高等教育,必须坚持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是世界水平上的中国特色。如果不能站在一个平台上,讲中国特色就失去了意义;没有可比较质量的特色,不是真正的特色。我们的目标是理念同频共振、质量实质等效、模式和而不同,从跟跑转向并跑、领跑,做到“更国际、更中国”。
二、全面振兴本科教育
目前,全国本科教育共有92个专业类、630种专业、56818个专业点,开展本科教育的高校有1243所,在校本科生1648.6万,是中国高等教育最大的供给体系,专业齐全、类型多样、区域匹配。
如果说全国教育大会强调了人才培养为本,那么新时代全国高等公司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则强调了本科教育是根。新时代全国高等公司本科教育工作会议是改革开放40年来首次召开,14个部委和16个教育部相关司局密切合作,31个省教育厅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150所部属高校、部省合建高校、地方和民办高校一把手现场参会,1200多所本科高校干部和教师代表5.2万人同步参加视频会议。会议形成了一个纲领性讲话,一个战略性意见和一组领跑计划,其阵势、成果、影响前所未有。正如宝生部长所指出的,“这次会议把握住了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把握住了人民普遍的心理期盼,确定了本科教育的基本方针、发展路径和重要举措,是可以写入教育史的会。”
“一个纲领性讲话”即陈宝生部长代表部党组作的重要讲话,明确了以本为本、四个回归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遵循,提出了新时代高等教育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即“三个不合格”和“八个首先”。“三个不合格”是指不抓本科教育的高校是不合格的高校,不重视本科教育的书记校长是不合格的书记校长,不参与本科教学的教授是不合格的教授;“八个首先”是指高校领导的注意力要首先在本科聚焦,教师的精力要首先在本科集中,公司资源要首先在本科配置,教学条件要首先在本科使用,教学方法和激励机制要首先在本科创新,核心竞争力和教学质量要首先在本科显现,发展战略和办学理念要首先在本科实践,价值体系要首先在本科确立。
“一个战略性意见”即《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简称“新时代高教40条”。落实好这个文件,要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坚持学生中心,全面发展;坚持服务需求,成效导向;坚持完善机制,持续改进;坚持分类指导,特色发展。高校应从做好“八个一”着手,落实一个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一个根本标准,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公司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突出一个基础地位,本科教育是具有战略地位的教育、是纲举目张的教育;强化一个基本抓手,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和基础平台,是建设一流本科、培养一流人才的“四梁八柱”;打造一支育人队伍,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方法技术娴熟;完善一套协同机制,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加强实践平台建设,强化科教协同,深化国际交流合作;下好一步“先手棋”,教育改变人生,网络改变教育,持续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培育一流质量文化,把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作为一流大学建设的首要指标,使之成为大学精神的核心。
“一组领跑计划”即“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以“一流本科、一流专业、一流人才”为目标,形成覆盖全部学科门类的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专业集群,全面服务于竞争力中国、健康中国、幸福中国、法治中国、形象中国、教育中国、科学中国建设,这是卓越拔尖人才培养的施工方案,目前已全部正式发布。
当前,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扑面而来,将引发未来世界经济政治格局深刻调整,重塑国家竞争力在全球的位置,颠覆现有很多产业的形态、分工和组织方式,重构人们的生活、学习和思维方式,改变人与世界的关系,高等教育创新发展势在必行!以新时代全国高等公司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为标志,中国本科教育进入了新时代,必须在改革创新发展中把握“十个新”。
一是新名称呼应了新要求新期待。1998年和2004年,教育部分别召开了全国普通高校教学工作会,从“本科教学”到“本科教育”,深刻反映出形势发展了、认识深化了、内涵拓展了、地位更高了。教学是一条线,教育是一个面,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围绕立德树人这个目标来设计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并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其中。高校的所有工作,都要围绕人才培养来开展,都要服从服务于人才培养。
二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遵循。2016年,陈宝生部长在武汉召开高等教育工作座谈会,首次提出“四个回归”的理念。新时代新形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教育和学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面对本科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必须坚持把“四个回归”作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遵循。回归常识,学生要刻苦学习,高校必须围绕学生刻苦读书来办教育,引导学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成为有理想、有学问、有才干的实干家。回归本分,教师要潜心教书育人,老师是第一身份、教书是第一工作、上课是第一责任,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方法技术娴熟。回归初心,高等公司要倾心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用知识体系教、用价值体系育、用创新体系做。回归梦想,高等教育要倾力实现教育报国、教育强国梦。高等教育最重要的不是把自己做强,而是把国家做强,回归梦想要落实到建设一流本科、做强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
三是“六卓越一拔尖”新计划。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打造覆盖文、理、工、农、医、教等领域的卓越拔尖人才培养领跑计划,以“拓围、增量、提质、创新”为重点,建设“一流本科、一流专业、一流人才”示范引领基地。
四是内涵式发展新认识。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十九大对高等教育提出的重大任务。内涵式发展要实现五个“有”:有灵魂的质量提高,没有一流本科的“一流大学”是失去了灵魂的卓越,没有一流本科的“一流学科”是忘记了根本的一流。有方向的水平提升,要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内涵式发展的方向目标,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有坐标的内涵发展,中国高等教育开始进入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第一方阵,追赶与超越、借鉴与自主、跟跑与领跑交织交融,舞台是世界舞台、坐标是国际坐标、格局是全球格局,不仅要参与国际竞争,还要参与国际高等教育治理、参与高等教育标准制定。有特色的“双一流”建设,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双一流”建设的中国特色,有政治方面的要求,但更多的是人才培养方面的特色,包括人才培养理念、人才培养标准、人才培养模式等。有引领的标杆大学,探索建设一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标杆大学,树立政治标杆、办学标杆、育人标杆、队伍标杆,成为卓越拔尖人才培养的高地、重大科学技术研发的基地、新时代中国文化创造弘扬传播的策源地,在世界高等教育舞台上有着广泛影响力、重要塑造力和典型代表性。标杆大学要发挥排头兵、领头雁作用,成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奋进的标杆、学习的样板。
五是一流本科建设新路径。目前,本科教育仍然存在一些带有普遍性的突出问题,包括理念滞后、投入不到位、评价标准和政策机制导向问题等,建设一流本科,必须做到“五个一点”:内涵更深一点。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突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高素质劳动者。着力提升专业建设水平,着力推进课程内容更新,着力推动课堂革命,着力建好质量文化。领跑更快一点。加快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公平更高一点。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目标是有质量的公平,不是东部的复制版,更不是东部的低级版;是中西部的升级版、更是中西部的优化版;不是眼睛向东,是眼睛向西南、眼睛向西北,是眼睛向外;要对接国家主体功能区发展战略,成为区域发展离不开、靠得住的人才和智力支撑。变轨超车更坚定一点。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是中国高等教育从跟跑、并跑到领跑,实现变轨超车的关键一招。要加大力度促进更多教师建好慕课、用好慕课,推进更多学生学好慕课,真正让学生受益。要加大慕课平台开放共享力度,把更多高质量的慕课输送到中西部地区高校和边远地区薄弱高校。创新发展更紧迫一点。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关乎国运。教育是“慢变量”,具有滞后性。高等教育天生是不成熟的教育,创新是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是存在和发展的生命线。必须以旱路不通走水路、水路不通走山路、山路不通开新路的勇气,不断推动高等教育的思想创新、理念创新、方法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
六是变轨超车新概念。教育改变人生,网络改变教育。“互联网+”催生了一种新的教育生产力,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界限和公司围墙,引发了教育教学模式的革命性变化。“互联网+教育”“智能+教育”正在成为世界各国争夺下一轮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主导权、话语权的重要阵地和焦点领域。要积极推进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实现高等教育教学领域的“变轨超车”,推动在线开放课程、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创新教育形态、丰富教学资源、重塑教学流程;推进教学管理系统现代化,优化管理手段。
七是若干“双万”新举措。实施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以“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为抓手,建设1万个(约占本科专业点的20%)国家级一流专业点和1万个省级一流专业点,全力唱响“三个一流”主旋律,引导高校回归育人本质、追求质量卓越。实施一流课程建设“双万”计划,到2020年,认定300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7000门线下精品课程,推出1万门国家级一流精品课程。同时,推动各省市区因地制宜建设推出1万门线上线下省级一流精品课程。以此推动优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推动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跃上一个新台阶。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万人计划”、高校教师与行业人才双向交流“十万计划”、工科大学生实习“百万计划”等。
八是“西三角”新布局。根据国家主体功能区定位,将中西部高等教育的战略布局与经济带、城市群、产业链的布局紧密结合起来,推动中西部地区形成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探索构建与国家主体功能区发展战略相适应的高等教育区域发展模式。以成都-西安-兰州和重庆-成都-西安两个“西三角”为战略支点,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导向,以区域内高水平大学为发展龙头,引领带动推进西北和西南地区高等教育集群整体发展,发挥“集聚-溢出”效应,辐射带动区域内高校提升整体实力,提升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支撑度和引领力。
九是本科教育新理念。高教大计、本科为本,本科不牢、地动山摇。从历史、现实和未来看,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本质职能,本科教育是大学的根和本,一定要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地位,一定要把本科教育放在教育教学的基础地位,一定要把本科教育放在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前沿地位。本科教育要突出三大理念:学生中心。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实现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使教学改革的成果惠及全体学生。产出导向。强调教育的“产出”质量,也就是毕业生离校时具备了什么能力,能干什么、会做什么。持续改进。有自己的质量保证体系并能够持续改进,是一所公司成熟和负责的表现。要建立完善“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敏捷响应-有效改进”的质量改进循环机制。
十是高等教育新学理。自1088年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成为世界上公认的第一所现代大学开始,在长达930年的时间里,大学的根本任务始终是人才培养。1810年德国洪堡大学将科学研究列为大学第二职能,20世纪初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将服务社会作为大学的第三职能。无论高等教育职能如何演变,人才培养的本质职能从未改变、从未动摇。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都是第二、第三衍生职能,都要服务于服从于人才培养这个第一职能和本质职能。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立命之本、发展之本,以本为本已经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性认识。
要成就伟大的教育,教育创新就一刻也不能停顿。中办、国办联合下发了《关于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强调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新工科是主动应对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先手棋”,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为特征的新经济呼唤新工科,国家一系列重大战略深入实施呼唤新工科,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呼唤新工科,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国家硬实力呼唤新工科。加强新工科建设,要着眼“新的工科”和“工科的新要求”,发展新兴工科专业、改造升级传统工科专业,前瞻布局未来战略必争领域人才培养,提升国家硬实力。陈宝生部长指出:新工科这个词已经成为高教领域的热词,这个口号已经叫响了,得到了产业界的积极响应和支持,也在国际上产生了影响。下一步要深入推进,把教材建设、教师素质、体系融合、基地建设这些问题解决好,打造好卓越工程师的摇篮。医学教育一手连着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健康中国,一手连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基础工程的教育强国,医学教育的定位可以概括为三个“大”:大国计、大民生、大学科。创新是新时代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生命线。加强新医科建设,一是理念新,实现从治疗为主到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全覆盖;二是背景新,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扑面而来;三是专业新,医工理文融通,对原有医学专业提出新要求,发展精准医学、转化医学、智能医学等医学新专业。加强新农科建设,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改造现有涉农专业,加快布局涉农新专业,助力打造天蓝水净、食品安全、生活恬静的美丽中国。加强新文科建设,把握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新要求,培育新时代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新文化,培养新时代的哲学社会科学家,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交叉融合,形成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学派。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要坚持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服务制造强国等国家战略,紧密对接经济带、城市群、产业链布局,以加入国际工程教育“华盛顿协议”组织为契机,以新工科建设为重要抓手,持续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加快培养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卓越工程科技人才,服务竞争力中国建设。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要树立大健康理念,立足服务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加快现有医学专业的改革升级,推动医科与工科、理科等多学科交叉融通,前瞻性布局新兴医学专业,加快新医科建设,培养具有“仁心仁术”的卓越医学人才,服务健康中国建设。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要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新农科建设,坚持产学研协作,深化农科教结合,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提升现有涉农专业,建设一批适应农林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的涉农新专业,培养精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卓越农林人才,为乡村振兴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服务幸福中国建设。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要构建法治人才培养共同体,健全法亚搏网页版登录校和法治实务部门双向交流机制,培养造就一大批宪法法律的信仰者、公平正义的捍卫者、法治建设的实践者、法治进程的推动者、法治文明的传承者,切实增强学生法学素养,培养德法兼修的高素质法治人才,服务法治中国建设。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要适应媒体深度融合和行业创新发展,深化宣传部门与高等公司共建新闻亚搏网页版登录,培养全媒化复合型专家型卓越新闻传播人才,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服务形象中国建设。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要深化协同育人,贯通职前职后,建设一流师范院校和一流师范专业,建设一批省级政府统筹,高等公司与中小学协同开展培养培训、职前与职后相互衔接的教师教育改革实验区,培养教育情怀深厚、专业基础扎实、勇于创新教学、善于综合育人和具有终身学习发展能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中小学教师,服务教育中国建设。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是培养仰望星空者的计划,是培养理、文未来领跑者的计划,是培养创造“科学春天”的计划,是播种10000颗未来火种的计划,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吹响的最动人的冲锋号,是功成不必在我的计划!要加强使命驱动、大师引领、科教融合、国际合作,加快建立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人文情怀、世界胸怀,勇攀世界科学高峰、引领人类文明进步的未来科学家和思想家。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计算机科学的基础上,增加天文学、地理科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心理学、基础医学等自然科学基础学科;增加哲学、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等哲学社会科学基础学科。1.0版的千人计划升级为2.0版的万人计划,探索书院制模式,搭建高校与科研院所深度合作的战略平台,探索建立本研衔接的培养模式、招生考试及配套制度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期大学素质教育的新突破,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是当代大学生绽放自我、展现风采的新平台,是为世界高等教育改革贡献的新经验。中国创新创业教育正在领跑世界,实现从就业从业教育到创新创业教育的战略转型。中国“双创”理念写入联合国决议,毕业生创业率已超过3%,是发达国家1.6%的两倍。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由李克强总理亲自提议举办,自2015年以来,四届大赛累计有490万名大学生、119万个团队参赛,涌现出一大批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社会效益好的高质量项目,已经成为覆盖全国所有高校、面向全体大学生、影响最大的高校双创赛。2017年8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给第三届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回信,深切勉励青年学子把激昂的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第四届大赛自今年3月启动,经过七个月的校赛、省赛、国赛,共有265万名大学生、64万个团队参赛,超过前三届总和,来自50个国家和地区的700余支境外团队同台竞技,全球上万名师生和行业企业、投资机构代表共聚总决赛现场,被国内外媒体誉为惊艳非凡的空前盛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2次专题报道,新华社刊发大赛新闻通稿,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头版报道大赛并刊发评论员文章,累计有30多家中央媒体对大赛盛况进行深度报道。新华社客户端、人民网等国家级新媒体播发的大赛视频累计点击量达数千万人次。大赛已成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载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推动产学研用结合的关键纽带。
中国慕课正在领跑世界。我国高校慕课总量、参与开课公司数量、学习人数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已经成为世界慕课大国。我国上线慕课数量达到8100门,500余门慕课登录国际著名课程平台,高校学生和社会学习者选学人数突破1.4亿人次,超过4300万余人次大学生获得慕课学分,2017年西部高校选用慕课达到8600门次。研发全球首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集中展示平台,首批认定了105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计划到2020年认定1000个,实现“网上做实验、虚拟做真实验”,破解高校实践教学中长期存在的做不了、做不好、做不到、做不上的难题。
全面振兴本科教育的主攻任务是全面治理整顿本科教学秩序,主攻方向是专业、课程、教师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要以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和一流课程建设“双万计划”为突破口。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围绕一流专业建设,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推动“四新”(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的全面建设,实现面向未来、适应需求、引领发展、理念先进、保障有力的目标。围绕一流课程建设,要淘汰“水课”,打造国家水准、国际领先的“金课”,强化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这里我想特别强调一下:不能搞“玩命”的中学,也不能办“快乐”的大学!一部分学生天天打游戏、天天睡大觉、天天谈恋爱,“醉生梦死”(一个礼拜大醉1-2次,一个礼拜五天睡到自然醒,把午饭当早饭,这样醉、这样睡的“醉生梦死”)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一部分教师(不是极少数)“认认真真培养自己、稀里马虎培养学生”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一部分公司“领导精力投入不足、教师精力投入不足、学生精力投入不足、资源配置不足”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当前,本科教育可以说是局面喜人、使命催人。各省市区、各高校闻风而动、同频共舞,重视本科、研究本科、倾斜本科、推动本科。教指委要把点起的火烧旺,加大力度、保持热度、追求效度,形成振兴本科的压倒性态势,让一流本科建设深入人心,成为公司教育教学改革的工作习惯、质量文化。
三、全面发挥教指委作用
新一届教指委的定位是:参谋部、咨询团、指导组、推动队,任务是“六个一流”:一流本科、一流专业、一流课程、一流教师、一流认证、一流人才,要让教指委动起来、干起来、忙起来、用起来,成为真正用得上、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专家队伍。可以说: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功德无量,特别要发挥四个方面作用:一是发挥最高参谋部作用。教指委是最高、最权威、最专业的教学专家组织,教指委主任要做好各专业类人才培养的“参谋长”,做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守望者”。二是发挥权威咨询团作用。世界高等教育进入历史新拐点,中国高等教育即将进入普及化阶段,简单的跟随模仿型发展模式肯定不行了,经验型发展模式也肯定不灵了,理论指导型发展模式必须提到议事日程。国家、省厅、公司、院系的措施、方案、计划、文件、政策必须精准发力。需要教指委承担起咨询团的作用,系统研究高等教育战略思想、发展理念、重大政策、标准方法技术,重点在高校人才培养和本科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本专业的人才需求和教育教学规律等方面实现突破,推动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理论体系。三是发挥战斗指导组作用。我们国家有世界上最大最复杂的高等教育系统,要保证理念新、标准高、办法实,保证走得好、跑得快、飞得高,教指委要在教学评价、实践教学、专业设置、对口支援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信息化、工程训练等方面敢啃硬骨头,担当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方案的制定者。四是发挥一线推动队作用。教指委要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在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一流课程建设“双万”计划、三级专业认证等工作中担当核心骨干。
今年上半年,我们主要完成了十件工作:一是召开新时代全国高等公司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二是发布了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首个国家标准;三是公布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四是加大专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五是推出“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六是构建全方位全过程深融合的协同育人新机制;七是举办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赛和省赛;八是扎实推进新工科建设;九是启动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十是建立高等教育部省司处联席会议机制。
今年下半年,我们梳理了需要集中精力做好的十项重要工作:一是全面治理整顿本科教育秩序;二是组建新一届教育部高等公司教学指导委员会;三是办好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四是做好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成果的宣传推广工作;五是开好应用型本科高校工作推进大会;六是开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升级版工作推进会;七是举办中国慕课大会;八是开好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会;九是全面启动专业质量三级认证工作;十是开展新时代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理论体系研究。
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要有高招、奇招、妙招。抓好关键一招:全面振兴本科,让本科教育严起来、实起来、强起来。抓好创新一招:办好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打造思政、创新两大课堂。抓好战略一招:开展新时代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理论体系研究,推出中国方案。
章程是教指委开展工作的“根本大法”,明确了教指委的定位、任务和机制。我们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全体委员会议制度、议决制度、工作报告制度、文件和活动审批制度、届中调整机制等。特别是届中调整机制,对于不适合不积极不情愿的专家,要进行调整。
历史证明,当国家处于生死存亡的动荡时期,教育不能救国;现实证明,当国家处于和平建设的发展时期,教育能够兴国;未来证明,当国家处于伟大复兴的跃升时期,高等教育可以强国!人才培养为本,本科教育是根。2006年,世界一流大学开始回归本科教育;2018年,中国开启了“建设一流本科、做强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的新征程,吹响了中国大学再出发的集结号。大学的天职是教书育人!大学的良心是潜心教书育人!高等公司要牢牢抓住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和水平这个核心点,做好天职事、干好良心活!希望教指委的各位专家能够发挥好研究、咨询、指导、评估、服务作用,为全面振兴本科教育、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提供强大的、不可替代的智力支撑。高教司是教指委的驻京办事处,教指委是高教司的核心工作队!